↑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资料图】
近日,四人相约到湖南省张家界跳崖事件引发关注。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地方,也没有生活的交集,但通过“网络约死”,四人自杀离世,令人痛心。
此前,有报道表示,披露在网络上有一些自杀互助群,群里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遇到了实际性的困难,可能也并不是真正想走极端,但在群里人的推波助澜下,一时冲动走极端。尤其是几个人相约,会让没有决心走极端的人鼓足勇气更加冲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社交平台也开始对个别词汇管控,只要群里传播此类信息会立即封锁。
生命只有一次,很多家长觉得如今的孩子过于脆弱,承受不了打击和压力,对生命漠视。我们该如何从小对孩子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孩子珍爱生命呢?
给足孩子童年的安全感
王学东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世间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轻易抛弃生命,究其原因在于对生活缺乏热望,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找不到恰当的求助途径。因此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走向绝望。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我以为应从婴幼儿时期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增强安全感、培养归属感,提升孩子的求助意识开始。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指出:成长中的孩子除了拥有物质(细胞)的胚胎,还有一个精神的胚胎,这是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会指引孩子吸收环境中的东西,发展他的个性。由此可见:每一个人从他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拥有两个胚胎: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中我们关注婴幼儿的衣食,嘘寒问暖,对物质的胚胎关爱有加,无微不至;却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去关注婴幼儿对情感的需求、对安全感地渴望、对家庭归属感的认可。这种对精神胚胎地漠视,使我们忽略了心智的成长,殊不知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面临不可掌控的生活与未来最容易抛却生命。
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来自人成长的经历,建立于婴幼儿时期。安全感的建立是从父母,特别是母亲那里获得的。因此母亲的笑脸、爱抚、鼓励包容的语言是孩子提升安全感的前提。其次是用心营造温馨、温暖的家庭环境。生活在愉悦、温暖和充满爱的家庭,人就有了强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生活在吵闹、痛苦的、缺少爱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一个时刻期待“自我实现”并在遇到困难懂得求助(父母是我们求助的第一对象)的人,一定会珍爱生命,笑对生活的磨砺。童年的安全感给予人一生前进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当我们遇到坎坷、不顺,才会有求助的意识。
从小引导孩子敬畏生命
孙冬君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心理教师
孩子长到三四岁以后,都爱问家长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这是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逐渐形成胎儿,经过十个月,你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你到来的时候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你给家人们带来了欢乐。
家长还可以带孩子阅读一些生命教育的绘本,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关于生命的故事》,弗雷迪是一片叶子,他和很多叶子们一起长大,给人们带来阴凉。秋天到来了,它们变得五彩缤纷装点公园,逐渐枯萎掉落到地上。叶子生命的成长经历了美好,给别人带来快乐,它们变成枯叶成为大树的养料,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敬。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分享他成长中的趣事,带着孩子回忆成长的痕迹、点滴的记忆。告诉孩子——你是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也许有时父母会因为工作劳累,情绪不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这不是父母的本意,父母希望孩子一天天成长,乐观、独立、自信的品质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日常生活中,父母多肯定孩子帮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鼓励孩子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孩子和父母倾诉心里话时,父母信任和支持孩子,这些做法都能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出去爬山、长跑,做有挑战性的运动,培养孩子的耐力和韧性;参加团队集体活动,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每个生命都有其意义和价值,探索世界、热爱生活,才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教育要“成全”生命
袁卫星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
生命极端事件频出,扼腕唏嘘之余,作为一名有着33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对家长、同行说几句话。
家长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孩子总拿你去和别人家的父母比的话。假如你给不了孩子一个亿的“小目标”,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吧!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些“叛逆”。这个时候,你要少唠叨,更要学会松手。就像教孩子溜冰,越早放手,他越早学会。即使摔倒了,扶一把就行。青春也一样,也要经得住摔打。
家长要发自内心,无条件地去爱你的孩子。当你的孩子犯错,你批评他时,只能对他的行为进行批评,不能对他的人格进行侮辱或是批评,因为只是他这个行为不被你接受,而不是他这人不被你接受。如果他依赖手机,你要想一想,有没有给他足够的陪伴;如果他沉湎游戏,你要看一看,他在现实世界中生命感、价值感如何。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保全孩子生命更重要的。存在,就有价值;保全,才能成全。事实上,成长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教育的对象是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教育是直面生命,循于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的实践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家园,直面生命是教育的前提,敬畏和尊重生命是教育的关键,提升、完善生命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要“成全”生命,就是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实现生命的超越性。
热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理念。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碎了心时,他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会用行动来回报老师。
生命教育需家校社配合
孙文娜
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东坝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
生命教育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基础。它是一种全人教育,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生命教育不仅是学校应该去关注的话题,它是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去关注和配合的。
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讲,在德育方面要重点加强逆商教育。所谓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处理、摆脱、超越挫折与困难的能力。当前很多孩子在面对挫折,逆境时容易情绪失控,很难正确乐观地去处理。从教育者角度来看,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应对挫折失败的能力。学校可以将逆商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困境、遭遇挫折等具体案例,创设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超越困难的能力的活动。同时,也应该对学生们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及时地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从家庭层面上讲,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身心相统一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家庭应该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比如每天留出一部分的家庭时光,倾听孩子一天的快乐和困惑,并且帮助他们去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开展亲子阅读也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形式,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来帮助孩子提升对于生命的价值认同,让孩子认识到名人的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失败或困难。家长还可以分享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让孩子明白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这些都是可以战胜的。
从社会层面来说,更多的是要树立热爱生命、关照生命的良好风气,及时地破除一些不良的社会引导,尤其是互联网上较为消极的引导,加强对于互联网的监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积极清朗的互联网环境。
策划:王小艾
编辑:苏珊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